危在旦夕形容什么
“危在旦夕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形容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,危险就在眼前,随时可能发生。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在早晨和晚上之间”,强调时间的紧迫性,表示情况非常危急。
成语来源
该成语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太史慈传》,描述了东汉末年,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军围困的紧急情形。太史慈在得知孔融的困境后,勇敢地请求出战,向刘备求援,称孔融“孤穷无援,危在旦夕”,以此强调孔融的处境非常危险,急需救援。
成语的用法
“危在旦夕”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,形容事物或人的生命、处境等非常危险。它的近义词包括“朝不保夕”和“危如朝露”,而反义词则是“安如磐石”。在句子中,可以用来描述各种紧急和危险的情况,例如:
– “他因伤口感染而昏迷不醒,生命危在旦夕。”
– “国家的安全危在旦夕,亟需采取措施。”
总之,“危在旦夕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对紧急和危险状态的生动描述,提醒人们在危机时刻要迅速采取行动。
危在旦夕一般比喻什么
“危在旦夕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通常用来比喻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,形容危险即将来临,情况非常紧急。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在早晨和晚上之间”,强调时间的短暂,暗示危机可能在瞬间发生。
成语的来源与解释
– 来源:该成语最早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太史慈传》,其中提到“今管亥暴乱,北海被围,孤穷无援,危在旦夕”,描述了一个非常危急的局势。
– 释义:它的意思是比喻危险在短时间内即将来临,通常用于形容人命关天或国家、城池等面临的重大危机。
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
– 近义词:
– 朝不保夕:形容情况极其危急,无法保证明天的安全。
– 危如朝露:比喻处境非常危险,随时可能消失。
– 反义词:
– 安如磐石:形容非常安全,毫无危险。
使用示例
在现代汉语中,“危在旦夕”常用于描述紧急的医疗情况或国家安全问题。例如:“他因伤口感染而昏迷不醒,生命危在旦夕。”这句话强调了患者的生命处于极度危险之中。
“危在旦夕”主要比喻的是一种即将面临的严重危险,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和危机的严重性。
形容国家危在旦夕的成语
“危在旦夕”是一个形容国家或个人处境极为危险的成语,意指危险就在眼前,随时可能发生。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《三国志·吴书·太史慈传》,描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,北海相孔融被围困的紧急情况,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的危机感。
除了“危在旦夕”,还有一些其他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国家或个人处于危急状态:
– 朝不保夕:形容情况极为危险,早上无法保证晚上能安全。
– 千钧一发:比喻形势非常危急,像千斤重物悬在一根发丝上,随时可能掉落。
– 岌岌可危:形容处境非常危险,随时可能发生变故。
– 危如累卵:比喻形势非常危险,像堆叠的鸡蛋一样,稍有不慎就会破裂。
– 命悬一线:形容生命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,随时可能丧命。
这些成语都强调了危险的紧迫性和严重性,适用于描述国家、社会或个人面临的重大危机。
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。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/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