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你ins舌尖上的扇贝

带你ins舌尖上的扇贝

以下文章来源于海洋世界文化无限 ,作者陈瀚亮

海洋世界文化无限.

《海洋世界》杂志1975年创刊,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,中国海洋学会主办。致力于“宣传海洋科学普及知识,树立国民海洋意识”。

说到贝壳,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种类是扇贝、生蚝、蛤蜊、带子等等,因为它们常常会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。

今天让我们来更加细致地了解一下我们热爱的扇贝吧~

ps:有人和小黑一样吗?对扇贝种类的了解只存在于表面(味道和做法)

在广袤的海洋中,有着许多的双壳类动物,扇贝就是其中知名度较高的一类。扇贝科, 又被称为海扇蛤科(Pectinidae)。

扇贝科动物是一类的海洋底栖物种,也是一类非常古老的物种。

扇贝的小历史

生命大爆发的古生代寒武纪

(约5.42亿年前至4.85亿年前)

出现了双壳类动物。

在接下来的奥陶纪

(约4.8亿年前至4.4亿年前)

扇贝的原始祖先——早期翼形类动物出现。

至石炭纪

(约3.55亿年前至2.95亿年前)

已经进化出多种多样的古扇贝类动物。

至中生代侏罗纪

(约1.99亿年前至1.45亿年前)

爬行动物在进化之路上,开创了新纪元,进入了统治地球的时代。而那个时代海洋底栖世界中,底栖生物的进化和更替,同样也是波澜壮阔。古扇贝类跟随着其他双壳类动物,在这一时期疯狂进化并野蛮发展。

大灭绝事件后的新生代

(约0.65亿年前至今)

开始出现的扇贝已经与现生扇贝类的形状和结构相差无几。

现存的扇贝科(Pectinidae) 在生物分类上, 隶属于软体动物门(Mollusca) →双壳纲(Bivalvia)→真鳃亚纲(Autobranchia)→翼形下纲( Pteriomorphia) →扇贝目(Pectinida) , 值得注意的是扇贝科和扇贝目在分类是两个层级。

扇贝目中除了扇贝科,还有海菊蛤科(Spondylidae) 、拟日月贝科(Propeamussiidae)、襞蛤科(Plicatulidae)、圆扇贝科(Cyclochlamydidae)。这里的分类关系,说明了扇贝科,与其它几个科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。

现存的扇贝科,至今发现和命名的约有200多个物种,广泛分布于各个海洋中。

扇贝的种类

从北极圈的冰岛扇贝(Chlamys islandica),到南极圈的南极扇贝(Adamussium colbecki)。

扇贝大多栖息在浅海,也有生活在水深约1500m幽暗海底的温哥华扇贝(Delectopecten vancouverensis)。扇贝的栖息环境,在不同底质的海底,以及海草上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。

我国的扇贝种类约有40~50种(包含原生种类,和养殖引入种类)。南方海域的分布的种类多于北方海域分布的种类(以长江出海口的黄海与东海分界线为准),也存在南北方共同分布的种类。例如,在黄海和东海均有自然分布的嵌条扇贝(Pecten albicans);因近海养殖需要,从北方沿海,引入到浙江南极列岛海域的栉孔扇贝(Azumapecten farreri)。

扇贝两壳的外壳面具有放射肋,

肋上具有棘刺或者鳞片

扇贝从外型上看,壳体分为左壳和右壳,两壳多为圆形或者圆扇形。壳顶位置的前后方各有扇耳。大多扇贝品种具有足丝孔和细栉齿。两壳的外壳面具有放射肋(日月贝属例外,该属的外壳面光滑,内壳面放射纹明显),肋上具有棘刺或者鳞片。扇贝的软体部分,两壳壳顶内侧具有三角形的韧带,单闭壳肌,边缘的外套上有许多的眼睛和触手。从软体部分生长出来足丝,通过足丝孔延伸至壳体外部,将扇贝固着到附着物上(礁石或者是海草)。

扇贝的眼点(两排小黑点)和触手

扇贝依据种类的不同,既有雌雄同体的种类,也有雌雄异体的种类。由于人工养殖造成的种群退化,养殖的海湾扇贝(Argopectenirradians),出现过原先雌雄同体的个体,退化为单性别个体的现象。扇贝的鳃为丝鳃型,丝鳃对于扇贝来说,即是呼吸器官,又是摄食器官。扇贝的生物来源为海底的浮游有机物。

许多的扇贝对于水质和温度的要求较高,根据国外资料记载,美国德克萨斯州就将当地的分布的一个海湾扇贝的亚种(A.i.amplicostatus)作为哨兵物种,用于监测当地的沿海地区的海洋环境的变化。扇贝对海洋生物的食物链起着了关键的作用,扇贝的软体部分,为海洋食物链中不同的生命体,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。同样扇贝也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的佳肴。

栉孔扇贝

多种颜色的栉孔扇贝

又名法尔海扇蛤,我国的原生海洋物种,冷水型扇贝。

自然分布于我国的辽宁和山东沿海,以及朝鲜西部沿海、日本沿海。栖息于水深60米之内的海底个体尺寸一般为80mm+,壳体呈圆扇形。左壳外壳面有10条左右的主放射肋,主肋之间具有数条细肋。右壳外壳面有20多条主肋,但是较弱于左壳主肋,主肋之间也有数条细肋。两壳的肋上有较强的棘刺。外壳面的颜色有红褐色、紫褐色、黄褐色、紫色、黄色、白色等。右壳前耳上有栉齿,左壳前耳明显大于右壳前耳,形成栉孔特征。

栉孔扇贝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贝类,目前在我国北方沿海大量养殖,并且引入至浙江海域。

荣套扇贝

(Gloripallium pallium)

又名油画海扇蛤,暖水区浅海底栖物种,荣套扇贝的分布范围极其广泛,遍布印度洋-太平洋的热带海区。分布范围的北部大致从日本纪伊半岛开始,南至澳大利亚北部各州沿岸近海,西起东非沿岸,东至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岛群,经度跨越约175°,接近绕了半个地球。是现今分布范围最广的扇贝,我国澎湖列岛和南海也有分布。

荣套扇贝常栖息于水深20~30米的砂砾质、珊瑚礁质海底。壳体近圆形, 常见个体的尺寸在50mm~70mm。荣套扇贝左、右两壳中间均明显凸起,右壳前耳的栉孔深窄,具3~6枚细栉齿;壳体有13~15条主肋,主肋有2~3条细肋组成,细肋上有覆瓦状小鳞片,具有明显的分肋或者说是分鳞特征,壳面多为紫色、紫褐色底,也有橙色,黄褐色底,配有白色和黑色云斑,其壳多作为工艺品和标本收藏。

超蛇斑扇贝

(Anguipecten superbus)

又名锦花海扇蛤, 暖水区浅海底栖物种,分布于日本南部至澳大利亚北部海域,我国台湾西部海域有分布,栖息于水深30~40米的砂砾质或珊瑚礁质海底。

个体尺寸约60mm,左右壳较扁平,形似未完全打开的折扇,无丝足孔,前后耳的均较小,外壳面有约22条放射肋,肋脊近半圆形,肋沟较深,左右两壳的壳口闭合后非常有特色,就像波浪线一样。

左壳外壳面的颜色多为淡黄色底,配淡红色和白色斑纹,右壳外壳面颜色较淡,整体的颜色非常艳丽,因其分布地域较为狭窄,是一个不多见的种类。

通过今天的文推文,

大家都ins(认识)扇贝了不?

下次品尝扇贝的时候可以认认试试~

本文来源:微信公众号海洋世界文化无限

原载于《海洋世界》2024年12期

撰文|供图|陈瀚亮

未来两天海洋环境预报

预计明天,

渤海有0.7到1.2米的轻浪;

黄海有1到1.5米的轻浪到中浪;

东海有1.5到2.3米的中浪区;

台湾海峡有1.3到1.8米的中浪;

台湾以东洋面、巴士海峡有1.8到2.3米的中浪区;

南海有1.5到2.3米的中浪区;

北部湾有0.7到1.2米的轻浪。

预计后天,

我国近海无大浪区。

6月2日~6月6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数值预报

35个美丽海岛环境预报

预计明天,

永暑礁附近海域有2.1米的中浪,不适宜乘船出行;

钓鱼岛、黄岩岛附近海域有1.8~1.9米的中浪,东极岛、平潭岛、湄洲岛、东山岛、分界洲岛、蜈支洲岛、永兴岛附近海域有1.3~1.6米的中浪,以上海岛较适宜乘船出行和海岛游玩;

我国其他主要美丽海岛附近海域都是轻浪,海况不错,非常适宜乘船出行和海岛游玩。

35个美丽海岛是指以下海岛:

觉华岛、长山群岛、菩提岛、长岛、刘公岛、灵山岛、秦山岛、连岛、崇明岛、嵊泗列岛、岱山岛、东极岛、普陀山、大陈岛、玉环岛、洞头岛、南麂岛、嵛山岛、三都岛、平潭岛、湄洲岛、东山岛、钓鱼岛、南澳岛、万山群岛、川山群岛、海陵岛、南三岛、东海岛、涠洲岛、分界洲岛、蜈支洲岛、永兴岛、黄岩岛、永暑礁。

更多滨海旅游海况预报 尽在中国海洋预报

PC端可登录中国海洋预报网http://www.oceanguide.org.cn

移动端可使用中国海洋预报微信小程序↓↓↓

原标题:《带你ins舌尖上的扇贝》

🎈 相关推荐

测试手速小游戏有哪些 2024好玩的手速游戏推荐
bt365最新网址

测试手速小游戏有哪些 2024好玩的手速游戏推荐

📅 08-30 👀 8257
石头language
bt365最新网址

石头language

📅 07-29 👀 7914
盛开的世界杯门票背后:揭秘足球盛宴的商机与球迷狂热-城市足球文化-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
bat365手机版官网

盛开的世界杯门票背后:揭秘足球盛宴的商机与球迷狂热-城市足球文化-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

📅 08-17 👀 3653